过度关注疫情引发焦虑恐慌情绪和身体反应 比如说孩子会心神不宁,总是很紧张、很担忧,会花很多时间在手机、电视上,生怕漏掉一点关于疫情的信息;会不断担心自己或家人是否已经接触了病毒,而且怀疑自己的防护措施不够到位,不敢出门,也不让家人出门;情绪波动大,脾气变差,很容易与家人争吵;身体上出现一些不适,如头疼、胃疼,睡眠不好、食欲改变等。因为我们的情绪会影响我们的交感神经,我们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就会引起我们的身体反应,这是也是很正常的,我们的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了。 同时,我们的孩子可能也会出现平时喜欢的事,现在也提不起精神了。那么我们的家长需要知道在突发的疫情面前,我们的担心和谨慎是很自然的,且这些担忧对我们有积极的保护作用,能使人对疫情保持警惕,远离危害的环境、但过分焦虑不但无助于抵抗病毒,反而有损我们的身心健康,降低我们的免疫力。因此,我们的家长首先就要减少孩子与疫情负面信息“风暴”的接触,首先我们家长不要在家里过度的讨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事件,不要过度去夸大负面消息,在此基础上,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减少我们在疫情信息中的暴露度,帮助孩子把“随时看新闻”改成只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段,从权威媒体了解疫情进展,学习防疫知识,其他的时间就回到与家人的生活中。 我们要觉察自己的情绪,坐下来坦诚沟通和回应孩子的情绪感受,在疫情面前,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我们都会紧张,焦虑,但是我们要能发现我们出现了这样的情绪。我们说觉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有句话说,未经醒察的人生是不值得一提的,一个人如果在情绪不好的时候,能够觉察自己当下所处的情绪状态,他一定可以慢慢的转化,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的。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当我们通过第三人称说出自己的情绪,我们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情绪。举一个例子,比如可以说“小明心里很沮丧”或者说“我现在的情绪是有点沮丧”说出来后,保持这种感觉,不要立即去压制或尝试消除这些情绪,要成为一个观察者,和自己的情绪待一会。当家长能够去接纳自己的情绪的时候,我们才能去对孩子的情绪做出回应。可以告诉孩子,正常的担心和紧张是有保护作用的,我们全家人会一起认真做好防护,彼此照顾。通过这样的回应,让孩子感觉自己的情绪是正常的,也是能表达的,引导孩子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 我们出现了不良的情绪,我们该如何做?比如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通过看书,看电影,听音乐等方式,也可以自由涂鸦,拿起本子凭感觉画下去,从而达到舒缓情绪,放松心情的目的。而且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运用各类放松和艺术表达的方式,让孩子做一些他们很喜欢做的事,获得一些沉浸体验,感觉很愉快。那么,我们在家里有哪些放松的技巧呢?比如,我们也可以适当的哭一场,痛快的喊一回,进行剧烈的运动,找家人,朋友倾述或者写心理日记。这些方法都很简单,也确实有效。大家可以去试一试哪些方法对你是有效果的,我们可以多用,哪些是没有效果的,我们就少用或者是不用。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要特别提醒的是一些本身有情绪问题的孩子,比如有些孩子,他之前就有抑郁或者焦虑的倾向,那么在疫情期间,他会体会到更大的情绪压力。那么家长要注意做好孩子状况的监测和治疗辅助工作。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了极端行为,如自杀想法或意图,自残行为,请尽快联系医生,咨询师寻求支持,务必遵医嘱用药,坚持咨询和治疗不间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