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周本顺 这次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对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组织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近年来,全省组织系统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组织基础。我省组织工作中农村干部“一定三有”激励保障机制、农村社会管理“四个覆盖”、干部考察“三考一谈”、综合量化提名办法等不少做法,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组织战线的同志们辛勤努力、创新进取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等问题作了精辟阐述,提出了一系列选人用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是新时期干部工作的指导方针。我们这次会议就是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指导实践,重点研究怎么把人选好、用好,以适应河北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新任务,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工作新局面。 为政之要,首在用人。也就是古人说的:“ 尚贤者,政之本也。”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关键在干部。吏治兴则事业兴。我省八届五次全会以来,省委反复强调两个决定河北发展的关键词:项目、干部。干事创业,要体现在项目上;抓项目、促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干部。 我们党历来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我省执行党的干部方针总体情况是好的,选人用人的主流也是好的,干部队伍集中了各类优秀人才。但是用人偏差、用人不公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德才平平、投机取巧的人屡屡得到提拔重用,一些踏实干事、不跑不要的干部却没有进步机会,甚至出了一些“带病提拔”、违规提拔的干部,影响了干部积极性,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应该说,选人用人问题仍然是干部群众意见比较大的问题。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干部群众反映,河北干部中的“官本位”思想比较严重,追求当官的氛围浓、追求干事的氛围淡。河北离北京近,跑官要官的不少,有的县级干部调整都请人打招呼,换届拉票比较突出。存在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根源,就是用人导向不科学。这尽管是支流,但如果不解决,也会涣散党心、冷了人心。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 为了选好人、用好人,省委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有关要求,结合河北实际,制定印发了《关于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意见》、《关于创新和完善干部目标综合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及其3 个《办法》。这也是教育实践活动重点整改内容,各级党组织一定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结合河北实际贯彻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我省的《意见》和《办法》,一定要做到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用干部,不能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具体讲,干部工作中要处理好十个方面辩证关系。 一、既要敢于使用有本事、能打开局面的干部,又要全面把握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 总书记指出,好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五句话”体现了好干部的时代内涵,是衡量好干部的根本标准,是新时期选用干部的重要遵循,我们必须全面把握这些标准,坚持正确用人导向。 当前,河北的发展任务很重。我们的事业、河北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有本事的人,需要能开创局面的人。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重要岗位、重要地方、重要部门,用一批有本事的人,用一批能打开局面的人。总体看,我们还缺这样一批干部,很多时候还是平衡因素比较多、照顾因素比较多。没有缺点的老好人不一定是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我们要鼓励干事,对想干事、有本事,也有缺点、有争议的干部要敢于使用到重要地方、重要岗位,不能求全责备,不能干事越多,非议越多。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有这种情况:有缺点、有争议的干部,也能干事,干事越多暴露的缺点可能也越多。因此,对有缺点、有争议、能干事的干部,要保护,敢用、善用。干部大家都谨小慎微,都想着怎么去不得罪人、怎么去搞好关系,我们的事业就推不动。 当然,对干部的缺点、争议,要看是什么缺点、什么争议。政治上不可靠、人品上不可信、廉政上不干净的缺点、争议,就不能用。政治上不敢担当,作秀、哗众取宠、“ 爱惜自己羽毛”的人,挑拨是非的人,个人利益第一的人,对廉政方面反映比较多的人,就要格外注意。不要只看到这个干部还能干点事,就用到重要岗位, 结果“带病提拔”, 在干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既体现党对干部的政治要求,也蕴含古代吏治的精华。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理想信念和敢于担当这两条,这是至关重要的。 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的第一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总书记多次强调,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 “软骨病”。对此,我们一定要深刻学习领会。现在一些干部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是非观念淡薄、原则性不强、正义感退化、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态度, 出了政治事件、遇到敏感问题没有立场、无动于衷。在这种情况下,强调理想信念教育尤为重要。总书记对衡量一个干部理想信念是不是坚定,提了几个是否:是否能在重大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对此,我们要深刻领会。有的干部政治上不过硬,放到重要岗位时间不长就出事,就是因为上级领导看这些干部,往往看到能干事的一面,没有看到会坏事的一面。事实上,这种干部闯的祸比干的事更大。所以,我们要求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像总书记讲的那样, 坚持理想信念高于天, 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我们选用干部也要把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始终放在首要位置。 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总书记指出,现在一些干部中好人主义盛行,不敢批评、不愿批评,不敢负责、不愿负责的现象相当普遍。有的怕得罪人,怕丢选票,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满足于做得过且过的太平官;有的身居其位,不谋其政,遇到矛盾绕道走,遇到群众诉求躲着行,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成大祸。更可怕的是,这些人付出的比别人少、得到的比别人多。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圆滑官”、“ 老好人”、“ 推拉门”、“ 墙头草”多了,党和人民事业还怎么向前发展啊? 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作时代的劲草、真金。“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我们选用干部必须看干部的担当精神。当然,敢于担当不是个人风头主义,飞扬跋扈、唯我独尊不是敢于担当。有的人把霸道看成魄力,把蛮干看成能干,没有看到这种干部会给事业带来的损失,这也是我们在干部工作中需要认真把握的。 二、选用干部既要看票,又不能唯票 搞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是为了改变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但又要坚决制止简单以票取人的做法,完善工作机制,改进干部考核办法和选拔任用办法,引导干部把心思和干劲用在干事创业上,用在为人民谋利益上,而不是用在拉票、经营关系上。 我们强调不能唯票,是因为现在的民主推荐在有些地方已经变味,产生了拉票贿选的不良风气。不管工作怎样, 票高就行,结果使敢于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的干部、使埋头苦干不跑不要的干部吃了亏。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地方的干部拉票或当老好人的不良风气愈演愈烈,拉票行为花样百出、屡禁不止,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这种状况不改变,容易出现西方选举政治中的那些问题。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干部群众向省委常委会提出的一条意见,就是存在简单以票取人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改进干部考核办法和选拔任用办法,不能唯票用人。 总书记指出,干部工作中发扬民主,不是只有投票推荐一种方式,还有个别谈话、实地调查、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等多种方式,还体现在酝酿动议、考察预告、沟通协商、讨论决定、任前公示等各个环节。推荐票只能作为用人的重要参考,不能作为用人的唯一依据。谁最了解干部的德才和实绩啊? 那应该是领导班子、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他们在推荐干部方面的权重应该适当加强。如果领导班子、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都说不出哪个干部强、哪个干部弱, 那就是失职! 其实, 主要原因不是不了解干部,而是其他牵扯因素太多了! 总书记的这段话确实是一针见血、一语中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民主推荐中,要由“以票选优”改为“以票汰劣”,得不到大多数人拥护的干部也不能用,至于得票名次倒不一定太在意。但是,如果得票情况与党组织平常掌握的干部德才和实绩情况相差悬殊,就一定要慎重对待,是投票环节出现了不正常情况,还是组织上平时掌握的情况失真,要进行深入的考察、甄别,作出正确判断。 我们看干部不能单纯以票选人,但也不能无所遵循,又回到少数人选人的状况。不以票取人就要有说得出、令人信服的依据,这个主要依据就是干部考核的结果。考核结果不好、群众口碑不好的干部,推荐票再高也不能用。有了这一条,就可以把跑关系的路堵死,把拉票贿选的路堵死,促使干部把精力用在搞好工作上,而不是用在拉票甚至贿选上;把心思用在找项目上,而不是用在找关系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健全考察机制和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特别是深入了解他们的工作和政绩情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隐绩。 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考察识别干部有多种方式,特别是要把功夫下在平时,重视年度考核结果,并要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既要在“大事”上看德,又要在“小节” 中察德。对那些勇担当、有本事、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个性鲜明的干部,往往会出现认识不尽一致的情况,组织上一定要为他们说公道话;对到一个地方和单位工作不久、接触外界面较窄、群众不太熟悉的干部,对敢于负责、敢抓敢管、得票可能不高的干部,符合条件的应该由党组织进行综合考虑。更重要的是,要分清选任干部和委任干部的区别,弄清选票在不同类型干部管理中的分量,避免一刀切。从而确保民主推荐、民主测评风清气正。 党委讨论干部,一定要重在会前沟通协商,形成共识,不要轻易使用票决的办法来解决对干部的争议。这种办法不要说用多了,用一两次,班子的裂痕就出来了,下面的干部也会看出领导班子内部的玄妙来。所以,对意见分歧大的干部还是先放一放。主要领导不要坚持这个干部一定要用、那个干部一定不能用。在今天这个时代,要少搞一些力排众议,力排众议风险太大。对于确实需要力排众议的,要有足够的理由使大家信服。否则,一言堂、一把手说了算是会贻误事业的。 三、选用干部既要看台阶,又要敢于打破一些隐性台阶 总书记指出,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成长为党和国家的中高级领导干部,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我们不能“唯台阶论”,但必要的台阶也是要有的,一步登天在现在这个时代是行不通的。干部经过千锤百炼、艰苦磨练,一步一个台阶成长起来, 功底就扎实,用起来就踏实。 从当前情况看,用干部讲台阶这个问题已经解决。现在要防止的是唯台阶。我们要破除一些台阶,特别是要打破一些隐性的台阶。如果不这样,优秀的人特别有潜力的人就用不起来,基层的干部就成长不起来。我算过一笔帐,一个大学毕业生分到乡镇去工作,要提拔为乡镇党委书记,至少5年;从乡镇党委书记提拔到县里,至少3年;从县里提拔到县委书记, 再到市级领导,至少又是8年;到了市里从副市长、市委常委提拔成市委书记,再提拔到省里, 至少还是8 年, 这就是24 年了; 到了省里,5年之内能提拔成省委书记吗? 这就是说,如果我们不打破隐性的台阶,基层干部被提拔成为高层领导是很难的。过去一些县委书记可以直接当市委书记,市委书记可以直接当省委书记。现在,从县委书记当常务副市长、当市委副书记都很难,因为破这个隐性格都会引起很多议论。 与台阶相关的是干部平衡问题。用干部不讲平衡不行,总讲平衡也不行。应该说,对大多数人要讲平衡,对少数人要打破平衡。对于实践证明很能干、潜力大的干部,就要敢于破除这些隐性的台阶甚至显明的台阶用起来。如果本地不平衡、不好摆布,就异地交流使用。今年我们异地使用了几个年轻干部,总体反映也都是好的。 总书记指出,要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未来5 年到10 年乃至更长远的发展选拔后备干部。从我省实际情况看,目前主要倾向是论资排辈、按部就班用干部, 各层次班子成员都缺少年轻干部。如果一个地方在干部问题上,总是不能打破平衡,总是“吃烂苹果”,那就总也出不了干部。最近,我省调整了一批县(市)委书记、县(市)长,年龄大多在50 岁以上,70 年代出生的只有一两个,现在也都40 多岁了, 他们再从县里干到市里,最后也要到50 多岁。培养干部是党委书记、组织部长和组织部门的重要职责,这是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不能让千里马在自己手上埋没了、耽误了。为此,省委下一步计划提拔一批80 年代出生的县(市)委书记、县(市)长。孔夫子讲三十而立,我们的干部30 多岁还不能当县委书记、县长吗? 当年,小平同志要老同志退下来,按照“四化”的要求选人才,是高风亮节、深谋远虑的。我让组织部门摸了一下底,现在无论是省直还是地市县,年轻干部都很少。下一步,省委将采取一些大胆培养使用的措施,各级党委也要积极去办。在这方面,老同志要理解。老同志和各个年龄层次的干部都要用,但现在的主要矛盾是年轻干部不足,要尽快加以解决。否则,到换届的时候选择余地就很小,渠道就很单一,要保证年龄结构就很难保证能力水平。现在的干部状况可以说是“又多又少”。“多”是干部多、位子少;“少”是用的时候、关键岗位又一时难以找到人,大家难以形成共识,真可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果我们现在把一批年轻干部放在关键岗位上培养,今后的选择余地就大了、就主动了。 河北要出干部,就必须解放思想,敢于破一点格用人。现在全国的干部都进入了正常的交替,哪个地方用人有战略眼光哪个地方就出干部。如果提拔到省级班子里的干部都是50 多岁的,那在全国就没有竞争力,就只能在省内自我循环。因此,在强调台阶的同时,又要以战略眼光打破一些隐性台阶,培养选拔一批年轻干部,这也是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更重要的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总书记指出,破格不能“出格”,不能借“破格提拔”之名行谋私之实。有的年轻干部“火箭式”起来,结果一查都与一些领导干部沾亲带故。对于总书记指出的这个问题,我们要格外注意,既要敢于打破一些台阶,大胆启用一批有潜力的干部,同时又不能出格,也不能降低选人用人标准,或者拔苗助长。对于破格提拔的干部,社会关注度很高,必须要有严格的程序,要经得起社会的质疑,要经得起社会的挑剔。 四、既要给干部压担子,又不能影响事业发展 干部是在实践中成长进步、优胜劣汰的,但组织上有意识的培养也十分重要。总书记反复强调,好干部除了自身努力,还要靠组织培养。形势越变化、党和人民事业越发展,越要重视培养干部。 为了培养干部,自然就要给干部压担子,放到条件艰苦、矛盾多的地方,放到重要岗位去锤炼、去“遛遛”,看看是骡子还是马。对好苗子,特别是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一定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这种锻炼应该是多岗位、长时间的,是没有预设晋升路线图的,不是去“镀金”,更不是去走过场等待提拔。 培养干部,给干部压担子, 必须有利于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事业的发展。关心培养干部,是为了事业需要。但如果压担子影响事业发展,就有违培养干部的初衷。这就要求我们讲究压担子的岗位,不能只简单地考虑培养人的需要,更要考虑事业的需要。不能把一些缺乏必要的履职经历和岗位历练、尚不成熟的干部放到领导岗位,甚至担任一把手。我们既要培养干部,又不能把一些至关重要的岗位作为练兵场。解决培养干部和事业发展的矛盾,可以采取更稳妥的措施。比如, 对于有潜力、很有培养前途的干部,可以先当县长,上面还有书记撑着。看看干得好,再当书记,不要一下直接当书记,特别是一下子就到一个大县当书记。因为一旦干得不行, 就没有退路了, 就只能调整。在这方面,我们往往处理得不够好。把干部用在重点地方、重要岗位,一定要有一个过渡期,这就要求组织上去把握,不能为了培养锻炼干部,拿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事业冒险。 一般来说,干部经历得多,经验也就多。因此,培养干部强调多岗位锻炼是必要的,特别是对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多放几个岗位是有好处的。年轻干部不经过千锤百炼、艰苦磨练,很难在关键时刻经受住考验,这方面是有教训的。总书记指出,早熟的果子长不大, 拔苗助长易夭折。一些地方对要培养的“苗子”百般呵护,为他们设好“台阶”、铺好“路子”,恰恰忽略了把他们放到艰苦岗位上去磨练。干部经历一些难事、急事、大事、复杂的事,才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国情、社情、民情。把基础打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不能总换地方,今天一来,明天就想走;今天提拔了,板凳还没有坐热, 又想要升迁。有的年轻干部没有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工作上,功夫也没有下在练好内功上, 热衷于经营人脉、编织关系网, 为自己设计进步的“路线图”。总书记还指出,有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中,给领导当过秘书的干部比例太大, 你安排了, 我也要安排, 成了“利益均沾”,这怎么得了! 总书记讲的这些现象,都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 要避免频繁变动培养锻炼的岗位,屁股没坐热又换位子。从实际情况看,干部变动过于频繁往往起不到锻炼培养的作用。鲁庄公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但这一鸣惊人,也是准备了三年。看一个干部能力如何,至少要在一个岗位上看三年。因为时间太短了,还没有触及到矛盾,还看不出来。一些干部往往初到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大家反映不错,时间稍长一点,毛病就暴露出来了,意见就大起来了。因此,干部要切忌老换地方。组织上也不能眼光总盯着这几个人, 绣球总往这几个新郎头上抛。有些地方、有些部门也确实存在这种情况,某个干部老换地方,他想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这样,广大干部是不服气的,这样成长起来的干部也是不能令人放心的。 五、选用干部既要看专业背景、工作经历, 又要看综合素质、悟性 我们选用干部,自然要看他学的什么、干过什么,这是必要的,但又不能拘泥于此,只看专业、经历。总结干部选用经验,很重要的一条,是看干部的综合素质、悟性。党政岗位与专业技术岗位毕竟不一样,专业技术岗位往往是隔行如隔山,党政岗位则是隔行不隔理,综合素质高、悟性好的干部,对没学过、没干过的工作,也可以很快上手;综合素质不高、悟性不好的,即使是学这行、干过这行的,未必就干得好。因此,我们在选用干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综合素质,看干部的悟性、灵性。 干部主要是在实践中长本事,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大家知道,毛主席没有上过军校,十大元帅、十位大将中很多没有上过军校,他们都是在实践中总结摸索的。我们选用一些重要岗位的干部,主要还是看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悟性。同时也要看到,根据干部“四化”的要求,我们是要看学历的,如果学历太低,就难以适应新的形势。过去有的领导干部文化水平低,干起来就很吃力。但现在情况不同了,领导干部中学历最低的也是高中以上文化水平,主要是看素质、看悟性。 用好人、用准人,就要对干部的综合素质、悟性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用干部要根据干部的特点来用,用当其时、用其所长。有的干部当地方一把手是把好手,去统一个部门反而意见纷纷;有的干部当地方一把手不理想,干部门工作很内行;有的干部分管某项工作成绩突出,主政一方就不太胜任。“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因此,我们一定要根据干部的特点用人,不能表现好的就都安排到地方去,部门也同样重要。 衡量干部的综合素质、悟性,不能凭印象,也要经过实践的检验,看干成了几件事。最近,我们了解到一些干部,有的用3年时间就把一个贫困县改变了面貌,不仅干得很好而且还很有品位;有的用3 年时间就把一个开发区折腾起来了, 搞得红红火火。这就证明他的综合素质高、悟性好。所以,凡是准备放到重要岗位上的干部,都要认真检验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悟性,这样用起来就放心、就保险。 六、既要保持干部队伍相对稳定,又不能为稳定而稳定 干部变动快,是群众意见比较大的问题之一,特别在县一级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好,县委书记、县长队伍一定要保持相对稳定。调整县委书记、县长不能太随意,也不要拆东墙补西墙,因为调整一个往往就会牵扯一大片。 县、乡党委书记,总体上要稳定,但确实不利于工作的也要调整。保持干部稳定是为了有利于发展,如果影响发展,那这种稳定就没有意义。对在一个地方、一个岗位上干了三、五年,还是山河依旧、面貌未改、群众意见很大的, 该调整的也得调整,不能因强调稳定而耽误事。 要调整, 就派最强的干部去。一把手岗位不是照顾人的岗位,县、乡党委书记岗位更不是照顾人的岗位。用干部必须为政治服务、为发展服务。每个地方都要把重点县、重点乡镇的干部配好,千万不要因为哪个县有个副厅级岗位,就为了照顾,把能力平平的干部用上去,使本该加强的地方得不到加强。我们有些地方就存在这种情况。比如,一个本来很重要、发展潜力很大的县,应该属于重点加强的,但位子腾出来以后,选人时看的是哪个人该提拔了就照顾过去,结果该加强的地方没有得到加强。这样做,被动的是市委,倒霉的是人民群众。因为干部不强,市委再着急也是白搭。 七、选用干部既要有年龄规定,又不能层层递减 总书记讲,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并不意味着提拔任用每个干部都要是年轻的,也不是每个班子都要硬性配备年轻干部,更不是不同层级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年龄层层递减。到了乡镇,许多主要领导干部过了40 岁就感到提拔无望,干工作不那么认真负责了,或者要求调到县城“养老” 去了。40 多岁为什么就不能当乡镇主要领导干部了? 50 多岁为什么就不能当县(市、区)主要领导干部了? 为什么不能让他们感到有干头、有奔头? 德才表现好的、群众口碑好的还是应该用,不能简单以年龄划线,否则会造成多大的人才浪费啊! 对此,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认真把握。 干部工作有一个薪火相传、梯次配备、保持事业连续性的问题。因此,在换届、调整干部时,没有一些年龄杠杠也不行。但不同层级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年龄层层递减,就使市、县、乡一批有经验、有能力、有作为的干部闲置浪费,对事业很不利。还是要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50 岁到60 岁正是经验丰富的时候,都退到二线, 确实可惜。同样是50 岁到60 岁, 心态是不一样的。有的50 岁就不想干了,暮气很足,再留在岗位上对事业不利;有的50 多岁还激情四射, 在现在位置上干得很好,干到退休会对这个地方很有利,就不要喀嚓一刀都换下来。比如,最近有的市调整干部, 坚持把两个50 多岁的县委书记留在岗位上,就是因为他们还很有激情,在这个地方干得很不错,留下来继续干会使这个地方今后几年更有发展。乡镇主要领导也是这样,他们直接跟群众打交道,是需要有工作经验的, 就因为过了50 岁就不能干了? 我觉得, 我们既要有30 多岁的县委书记、县长,也要有50 多岁的县委书记、县长, 乡党委书记、乡长,这才是正常使用干部。当然,如果50 多岁了再从机关下去,还要熟悉情况,干一两年就换届,又不能提名了,这就未必合适。而一直在那干着,又干得很好的,情况就不一样了。所以,总书记指出的不能搞年龄层层递减,确实切中了干部工作的要害。我们在用人上既要有年龄杠杠,又不能唯杠杠。 现在干部中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到了40 多岁、50 多岁,为了腾位子,就被调整到二线了。我在政法系统工作时了解到,法官、检察官、警官,50 多岁正是经验最丰富的时候, 就像医生看病,年龄越大、看得越多诊断经验越丰富。但就是为了腾位子,这批人很早就休息了,结果办案子的没有经验,有经验的却闲下来。所以, 干部年龄层层递减, 造成人才浪费是个突出问题,一定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找到有效办法,使一批年龄稍大的同志,在市、县、乡继续发挥好作用, 避免造成人才浪费。当然,这不是下面的问题,市委书记、县委书记有那么多干部需要安排,怎么办? 在这方面,中央即将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会以改革的精神找到出路。省里可以先探讨一些办法,搞组织工作的同志也可以提出一些高见。 八、选用干部既要有竞争性选拔,又不能搞“凡提必竞” 竞争性选拔和常规性选拔方式是统一的。总书记指出,实行竞争性选拔的初衷是扩大选人用人视野,也确实有一大批优秀干部在这种机制下脱颖而出。但是,现在有些地方是在公平竞争的名义下隐藏着不公平、不合理、不科学的做法。比如,有的考试侧重于知识而不是能力,选出的人“高分低能”,造就了会考不会干的“考试专业户”;有的明明有合适人选,也要搞竞争性选拔,招进女婿气走儿;有的程序繁琐、过程复杂、成本甚大,一次公开选拔搞下来拖几个月甚至半年,浪费大量人力财力;还有的名曰竞争选拔,却在年龄、任职经历等方面设置重重限制,存在按人划线嫌疑。这些问题,我们都必须引以为戒。 今后,各级党组织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范围、规模都要设置合理,不宜硬性规定竞争性选拔比例,更不能搞“凡提必竞”。对一些业务性较强的领导岗位,以及本地本单位符合条件人选较少的领导班子结构性岗位,可以搞一些公开选拔。只有在本地区本部门确实没有合适人选、特别是缺乏紧缺专业人才时,才适宜于公开选拔,并且应该尽量就近取材。近年来,竞争性选拔的岗位大多属于委任制范畴,委任制干部应该主要适用于实绩晋升原则,可以增加一定的竞争性,但不能把竞争性选拔作为主要方式甚至唯一方式。 中央对开展竞争性选拔作出了明确规定,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下一步, 我省将选拔一批干部, 要在竞争的基础上改进方法,不能搞“一考定音”。竞争性选拔要注意几个要点:一是什么人参加竞争? 只能是成绩突出的人才能参加。二是竞争什么? 或者考试考什么? 总书记讲,让干得好的才能考得好。我们就要按照这个标准去设计考试内容。比如开发区要招人,就要考怎么样把开发区搞起来,招商有什么诀窍、开发区运转有什么诀窍。比如选维稳方面的人,我们就要摆出稳定方面的复杂案例让他去分析,这样就能“干得好才能考得好”,才能考出干部的真水平、真本事,从而引导大家在实干、实绩上竞争,而不是在考试、分数上竞争。三是考官是谁? 谁来把关? 要以领导干部和组织部门为主。经过长期锻炼的领导干部,眼睛就很“毒”,判断力相对就强一些。曾国藩就是从来人走进、走出、坐姿、交谈4 个方面,来判断这个人大概的综合素质、秉性脾气、行事风格。当然,这属于经验。所以,对于选用干部,还是应该由领导干部和组织部门来把关。对实绩突出的干部要不唯票数、不卡资历、不限方式,大胆提拔使用起来。 九、既要凭政绩用人,又不能把职位作为调动干部积极性的唯一手段 让干得好的得到提拔重用,这样干部才能越干越有奔头。如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得好的不如干得不好的,就会伤了干部的心。但是,我们要以事择人,不能把职位作为激励干部的唯一手段,因为这个手段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干部干工作就是为了提拔,不是为人民服务,那么提拔带来的积极性是不能持久的。毕竟领导干部位子有限,干得好都要提拔,哪有那么多位子? 干部升到一定程度,可能就要在这个位子上干一辈子了,再往上走就没有机会和位子了。我省一位老厅长退休前说过一段话:“ 我早就知道自己晋升没有希望了,但我还是这么拼命地干,因为我是凭党性干、凭良心干。”我们大多数厅级干部,都是在凭党性干、凭良心干。我是很欣赏这种精神境界的。 组织、群众对一个干部的认可,可以有多种方式,不是只有提拔了才是认可。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干部职务升级越快越浮躁,这对干部成长没有什么好处。要加强教育,引导干部正确对待提拔,凭党性干、凭良心干。要看到,每个干部的成长进步都是组织培养的结果,其实比自己水平高的人多得是,能走上领导岗位都是很幸运的,都是赶上了好机会,不能觉得进步不如别人快就是组织上对不起我、埋没了我,不能觉得哪个岗位该轮到我了、非我莫属。要引导干部正确认识现状,正确对待自己的进步,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的价值追求,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保持干事的激情。 干部想进步都在情理之中。在这个问题上,要引导干部有个正确的心态。能提拔,自然高兴;不能提拔,也顺其自然。千万不要因为解决不了就埋怨组织,甚至怨恨领导。我们常说,书记是矛盾的焦点,焦点的核心在人事。当书记可能就要结怨,结怨大都在人事上。只要秉公用人,心地坦荡,结怨就结怨,也不要追求人人满意、选举满票,事实上这也做不到。很多时候,往往是几个人都具备条件、都能用,几个人都想上、都很迫切,但最终只能用一个、两个,有的就用不上。对此, 领导要敢于决断,干部要能够理解。 要引导干部正确估价自己,正确对待组织安排。有的干部自我感觉、自我估价往往与群众评价、领导看法有较大差距,自我估价、自己期盼比较高, 但大家觉得他现有的岗位都干得不咋地,而这个干部一旦没有如愿,就觉得组织亏欠自己了。大家应该明白,到了县处级以上的岗位,还有什么亏欠了自己? 如果要说有什么亏欠,只能说是自己亏欠组织和人民。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认识。 组织上一定要尽可能做到公平用人,但绝对的公平、人人满意也很难做到,因为用人问题情况太复杂。只要不是组织上有意用人不公, 大家就应当理解。例如, 有些干部表现、资历、能力、政绩都差不多,在这个地方、这个部门的很快就用起来了,在那个部门、那个地方的等了很久也没有空出位子,就没有用起来;有的干部论德才还可以干更大的事,但等到方方面面形成共识的时候,年龄又过点了;对有的干部,组织上想早点安排好,但一时没有更好的位子,空出来一个位子首先就考虑他了,可是没干多久,更重要的位子又空出来了,一些资历、能力等方面可能都不如他的人又用上了。这样的情况,就不应该说组织对自己不公,就不应该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在有空位后,组织首先就考虑你,就是对你的认可,但也不可能你刚刚到这个位置,马上又安排你去另外的位置。干部问题情况很多、很复杂,每一个同志都不能只站在个人的角度上去想问题,要用一个比较理性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所以,我们既要凭政绩用人,又不能把职位作为调 动干部积极性的唯一手段,否则作用是极为有限的。政绩突出的要用起来,但不是所有政绩突出的都能用到很高的位置上。 十、既要培养干部,又要严格要求干部 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党要管党,首先是党委要管、党委书记要管,发挥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 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从我省情况看,重选拔、轻教育,重使用、轻管理,是一种普遍现象,必须认真加以克服。 培养干部,就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加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教育,使干部“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要引导干部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为官。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到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的管理中去,从严要求是对干部的最好培养,从严管理是对干部的最大爱护。总书记指出,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没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和觉悟,就不要进入干部队伍。从严管理的要求能不能落到实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非常重要。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做出样子,下面就会跟着来、照着做。重培养、轻管理使得一些干部走向反面,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膨胀,在干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也害了干部个人。对干部,要用好民主集中制、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团结统一这“四大法宝”,对他们的缺点要及时指出,特别是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决班子自身问题。要加强对干部经常性的管理监督,形成对干部的严格约束。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干部,越是提拔快的干部,越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不能让他们飘飘然,不能让他们少年得志、自命不凡,要让他们夹着尾巴做人。总书记在讲话中,专门讲到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夫的典故。正考夫是几朝元老,但对自己要求很严,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说,每逢有任命提拔时都越来越谨慎,一次提拔要低头,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弯腰,连走路都要靠墙走。生活中只要有这只鼎煮粥糊口就可以了。总书记看了这个故事以后很有感触,指出:“我们的干部都是党的干部,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更应该在工作中敢做敢为、锐意进取,在做人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因此,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严格管理干部。 刚才讲了用人上的十个方面的关系。能不能选好人、用好人,关键在于各级党委领导班子特别是党委书记的政治远见和政治觉悟。从选人用人的实践看,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应该做到以下四点:境界高尚一点、胸怀宽广一点、脑子“简单”一点、腰杆硬扎一点。境界高尚一点, 就是始终坚持为党、为人民、为发展、为事业选人用人,不掺杂个人私心杂念。胸怀宽广一点,就是不管是哪一任手上提起来的,不管关系亲疏远近,不管对自己是否有过意见,只要符合好干部的标准, 都一样信任、放手使用,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不去区分谁是“自己人”,谁不是“自己人”,大家都是组织的人。在用人上不要小气,要大气一点,不要考虑这个人是前任用的,与我是不是一条心? 因为前任也是根据组织需要和事业需要来用人的。如果以那样的心态和胸怀怀疑所有人、不信任所有人,最后就成了孤家寡人。脑子简单一点,就是不要装那么多复杂关系,坚持唯德是举、唯才是举、唯绩是举。干部有什么关系我不知道,也不去了解。我就以简单对复杂,不要去琢磨这个人是什么关系、那个人是什么关系,只看他的德、才、绩行不行,这样会省去很多麻烦、省去很多烦恼。腰杆硬扎一点,就是面对跑官要官的, 面对各种干扰,敢于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对不符合提拔条件的、提拔了群众会有意见的人,谁打招呼也不行,该得罪人就得罪人。 组织部门是选人用人的重要职能部门。总书记讲,组织部门改进作风, 最核心的是坚持公道正派。用人上只要坚持公道正派,其他的都会变得简单起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公道正派上出了问题,再好的制度也难以落实,再好的干部也可能选不出来。公生明、廉生威。要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让好干部有全身谋事之心而无侧身谋人之虞,不能“以人划线”、“以地域划线”,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的恶劣作风。要有只问是非、不计得失的气节,不为人情关系所缚,不为歪风邪气所扰,不为个人得失所困,敢于为好干部说公道话。组工干部特别是组织部长要把公道正派作为立身之本,大家都要有高尚的品德,甘当人梯、伯乐,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现干部、选用干部。 在这里,我也对组织部门提一些要求。一是要广选人才,不能把眼睛总盯在少数几个人身上。二是选人用人要使大家看得懂,不能让人看不明白是按什么规则选用的。三是选用的人要在大家意料之中,不能经常出人意料地冒出“黑马”。四是干部的提拔要归功于组织,不能说成是自己的功劳。五是对想提拔没有提拔的干部要多做工作,不能把原因上推下卸。六是要严守干部纪律,不能跑风漏气。只要大家都这样去做,我们的干部工作就一定能做得好。 同志们,选好人用好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职责,是党赋予我们的重要职能。完善政策制度、拓宽来源、优化结构、改进选人用人方式,是我们肩上的一个重大的政治责任。从一定意义上讲,河北今后发展得怎么样,关键就看我们用人怎么样。我们一定要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干部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办法》,使选人用人更加公平公正,更加风清气正。 |